close
七里香為台灣原生植物,屬於芸香科的花卉之一,
花期為整年四季,
由於當其成簇的白花綻放時,會有一股濃郁的撲鼻清香,
有人誇大形容其香氣彷彿可傳播七里外那麼遠都聞得到,
因此得名「七里香」。
七里香花朵呈白色,約有5片花瓣,頂生或腋生呈繖形花序,
白色花冠為五瓣呈鐘形,長約12mm,徑約10mm,
有強烈香氣,故有七里、十里乃至千里香之名。
當花朵凋謝後,會結出卵狀的漿果,直徑約1公分 ,內含種子1~2粒,
未熟果是青綠色,成熟後會由綠轉為橘紅色。
七里香為常綠性灌木或小喬木,株枝直立並向上生長,
全株表皮光滑無毛,樹皮呈白色、灰色或淡褐色,
常有縱裂紋路佈於表皮,細條分枝相當多,
盆栽時株高可達約1~2公尺 ,一般植栽最高可達4公尺 。
七里香的葉子互生,大致為卵形全緣,約為7~9枚,沒有托葉,
表面平滑有光澤,長約3公分 。
七里香有奇數羽狀的複葉,小葉近乎無柄,
葉形呈倒卵狀或近菱形狀,葉前端為鈍凹狀,
由於葉子經過搓揉後,還會產生一股濃郁的柑橘香味,
所以七里香又稱為「月桔」、「月橘」。
七里香可修剪成各種形狀,是常見之庭園綠籬植物。
七里香的質材相當細緻,可作為良好的農具、手杖和印章的材料,
花和果實均可食用,花朵漂洗後曬乾,也可泡茶或加入菜湯中作為天然香料。
花可提取芳香油,花香還可驅蚊蠅,
全株也可作藥用,有活血散瘀、行氣活血之功效。
資料取材自網路
全站熱搜